棋股相当
級別:聖騎士 ( 11 )
發帖:7071
威望:874 點
金錢:572287 USD
貢獻:3006 點
註冊:2018-06-01
|
炮弹填沙子是正常行为,被中共刻意抹黑。 填沙子的炮弹源自特殊的技术史背景。这种炮弹只出现于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产品,是克虏伯穿甲弹的一种,主要的特点就是弹头内没有填充火药或炸药,而是填充的砂土或者其他无法爆炸的配重物。 在19世纪的8、90年代,却是克虏伯公司一本正经研发生产出来的标准制式炮弹。
按照常理来想,炮弹的弹头里填了沙子,显然就不可能爆炸了,这样的炮弹要他何用?但是对于当时的克虏伯公司来说,确实一种无奈的选择。
众所周知,穿甲弹是可以用来击穿敌方舰船装甲的炮弹,为了保证强大的穿透力,以及保证弹体的强度,以免在高速飞行后撞击目标的一瞬间自行碎裂,19世纪80年代的穿甲弹通常是弹头尖锐的外形,不在弹头上钻眼、安装引信,而是采用弹底引信,也就是把引信安装在炮弹的底部。
炮弹要能爆炸,引信非常重要,在当时主要有触发和延迟两种。所谓的触发引信,如果装在弹头,那么炮弹击中目标时引信受到撞击,击发内部的雷汞等烈性炸药,从而引燃弹头内填充的火药或炸药,引起剧烈爆炸。如果装在弹尾,则依靠炮弹撞击目标后的突然减速,引信内部的撞针依靠惯性前冲,击发引信管内的烈性炸药,引爆炮弹。至于延迟引信,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类似定时器的装置,可以在发射前预先定时,按照所定的时间爆炸。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使用的穿甲弹,弹头底部安装的是弹底着发引信。
对于当时的穿甲弹来说,显然必须使用弹底引信。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当时的克虏伯公司竟、然、不、能、生、产。当时克虏伯的穿甲弹是依靠什么爆炸呢?因为解决不了弹底引信的设计和生产,克虏伯公司的做法是将穿甲弹的内壁处理得较为粗糙,指望炮弹在命中目标时,弹头内的火药产生摩擦而自行引爆。
这样的设计显然极不靠谱,所以克虏伯穿甲弹在当时命中目标后的爆炸概率极低。既然炮弹就算装了火药也不大可能爆炸,那么干脆就节省火药,于是乎出现了内部填充砂土的穿甲弹,完全依靠“砸”伤地方。
甲午战争时,中日两国海军其实都标配有这种填着砂土的克虏伯穿甲弹。北洋海军一般称其为“实心弹”,日本海军的术语则称为“填砂弹”、“实弹”。只是在具体的实战时,日本海军完全没有使用这种炮弹,而北洋海军的克虏伯大炮仍然用着这种炮弹。
因为个中的技术史背景非常复杂,对当时的军事知识缺乏经验的现代人,于是就容易对炮弹里装着砂土的情况大惊小怪,甚至解读为是中方的后勤供应上出现了弄虚作假的腐败问题。
说白了就是当时克虏伯公司技术落后,生产不出弹底引信,为了节省而搞出了这种炮弹。这个锅北洋海军不背,天津军械局和机器局也不背。
|